|
探索構建高考評價體系 全方位推進高考內容改革 | |||
作者:姜 鋼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 更新時間:2018-12-04 |
|
||
說明:引用此文請注明出處,并務請保留后面的有效鏈接地址,謝謝!
探索構建高考評價體系 全方位推進高考內容改革 作者:姜鋼(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 (原文刊載于《中國教育報》2016年10月11日第3版)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繪就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藍圖,明確提出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2014年9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作為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實施意見》對“十三五”時期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建立中國特色現(xiàn)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加快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按照《實施意見》部署,我國高考改革2014年“拿圖紙、出方案”,制訂了高考內容改革規(guī)劃和分省命題省份使用全國卷的調整方案。2015年“打基礎、抓施工”,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依法治國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考查,并順利實現(xiàn)7個省份使用全國卷的平穩(wěn)過渡。2016年邁入“調布局、克難點”的關口,科學實行“一綱多卷”,平穩(wěn)完成命題格局調整,全國26個省份使用全國統(tǒng)一命題試卷,通過加強法治化建設強化考試管理和秩序,進一步提升了全國高考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外語“一年兩考”即將在我國高考歷史上首次實施;探索構建“一體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從頂層設計上回答好高考“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等關鍵性問題,并通過修訂考試大綱、改進評分方式及評卷管理、加強國家題庫建設等措施增強改革的整體性和可持續(xù)性,力爭實現(xiàn)新的突破。 加強頂層設計,科學構建高考評價體系 《實施意見》提出,高考考試內容改革要“依據(jù)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科學設計命題內容,增強基礎性、綜合性,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握和謀劃好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整體布局,要在國家總體戰(zhàn)略和宏偉藍圖的指引下,圍繞提高教育質量的戰(zhàn)略主題,確保人才選拔質量和更好適應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對多樣化高素質人才的需要。為此,高考考試內容改革要更加注重頂層設計、統(tǒng)籌謀劃,突出考試內容的整體設計和科學構建,形成“一體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 “一體”即高考評價體系。通過確立“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這一高考核心立場,回答了“為什么考”的問題,通過明確“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核心價值”四層考查目標以及“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四個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問題。“一體”是總體框架,“四層”與“四翼”是“一體”的有機組成部分,共同構成了實現(xiàn)高考評價功能的理論體系。 “四層”考查目標是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出發(fā),結合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和國家課程標準提出的,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核心價值四個圈層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疊加,既有內涵的科學劃分,又有外延的有機融合。第一圈層“必備知識”強調考查學生長期學習的知識儲備中的基礎性、通用性知識,是學生今后進入大學學習以及終身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第二圈層“關鍵能力”重點考查學生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強調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交流與合作等學生適應未來不斷變化發(fā)展社會的至關重要的能力。第三圈層“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要求學生能夠在不同情境下綜合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處理復雜任務,具有扎實的學科觀念和寬闊的學科視野,并體現(xiàn)出自身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等內化的綜合學科素養(yǎng)。第四圈層“核心價值”的考查和引導要求學生能夠在知識積累、能力提升和素質養(yǎng)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核心價值觀,這也體現(xiàn)了高考所承載的“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四翼”考查要求是從國家人才強國戰(zhàn)略出發(fā),結合高校人才選拔需求提出的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新性等四項要求,著重體現(xiàn)了國家人才強國戰(zhàn)略中對未來發(fā)展所需應用型和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也集中體現(xiàn)了各類高校通過高考選拔人才的共性需求。“基礎性”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要具備適應大學學習或社會發(fā)展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基本素養(yǎng),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識結構、扎實靈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養(yǎng)。“綜合性”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能夠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知識、思想方法,多角度觀察、思考,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應用性”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要能夠善于觀察現(xiàn)象、主動靈活地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具備較強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性”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要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具備批判性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方式。 “一體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的科學構建,是考試內容改革的基礎性工程,凸顯了高考的考試功能和考查理念,也將為高考考試內容改革提供堅實理論支撐,使高考能夠更好服務立德樹人根本要求、提高教育質量主要任務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部署。 注重協(xié)同推進,逐漸完善改革支撐體系 展望2017年,要進一步落實《實施意見》部署的改革任務,在重點推進高考評價體系建設的同時,體現(xiàn)改革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協(xié)同性,通過三方面舉措逐漸完善高考考試內容改革的支撐體系。 第一,修訂完善考試大綱,固化改革成果、彰顯改革方向。考試大綱是依據(jù)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科學制定的,是高考命題的標準和依據(jù)。考試大綱修訂的目的,一是貫徹落實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精神,體現(xiàn)國家人才培養(yǎng)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進一步強化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二是加強高考命題的標準建設,進一步密切高考測評標準與正在修訂的高中課程標準的銜接,提升標準的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突出高考作為銜接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橋梁的功能;三是進一步完善考核目標和考試內容,結合學科特點和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完善考核目標的內涵,增強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適當調整選考模塊,滿足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契合課程標準修訂方向。新修訂的考試大綱集中反映了高考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的核心立場,明確了高考的性質和功能,規(guī)定了考試內容與形式,對指導高考內容改革、規(guī)范高考命題都有重要意義。 第二,改進評分方式,加強評卷管理,完善成績報告。評卷工作、成績報告是高考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確保高考人才選拔要求得到貫徹,高考命題要有全局觀,要滲透到考試的全過程。一是科學制定答案及評分參考。創(chuàng)新大型主觀題的評分理念和技術,通過基于能力的評分方案設計,克服主觀題評分的模糊性,提高能力考查的效果。二是進一步加強對評卷工作的指導。完善評卷人員的培訓機制,做好評分細則制訂等工作的指導;及時收集學生的真實作答情況,利用好試題的各方面反饋信息。三是試點改革成績報告方式,豐富報告的形式、內容和功能。試點建設考試評價信息服務平臺,多維度為學生提供具有診斷和預測等功能的成績報告,更好服務學生,為學校改進教學提供參考依據(jù)。 第三,加強國家題庫建設,提升命題科學化水平。建設國家題庫是國家教育考試改革與發(fā)展的重點工程,也是推動考試內容與形式改革的堅實基礎。建設現(xiàn)代化國家題庫應當遵循現(xiàn)代教育題庫建設的基本規(guī)律,將國外先進理念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將科技創(chuàng)新與實務操作相結合,探索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題庫建設道路,全面提升我國教育考試事業(yè)的核心競爭力。一是制定完善國家題庫標準體系,優(yōu)化設計、提高質量。建立起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以服務高校育人選才和引導中學教學為目的的現(xiàn)代化高考題庫。結合教育發(fā)展改革成果,研制各學科試題屬性,為題庫建設奠定基礎。二是形成以題庫為基礎的高考命題體制機制,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國家題庫將成為我國教育考試全流程“總裝線”的核心和支柱,將改善專業(yè)化考試機構的整體工作機制,對整個考試業(yè)態(tài)的流程實現(xiàn)再造,提升業(yè)務水平。三是助力推進高考內容與形式改革。建立健全多渠道征題機制,確保高質量試題積累,做好等值鏈接工作,滿足“一綱多卷”及“一年多考”的需要。 《實施意見》集中反映了國家在教育宏觀規(guī)劃層面的整體設計,高考考試內容改革政治性、科學性、公平性要求都很高,要堅持按照《實施意見》一張藍圖執(zhí)行到底,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基本要求,把黨的教育方針細化、實化、具體化,突出問題導向,解決影響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國家選才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增強高考的權威性和公平性。 引用地址: |
|||
|
|||
文章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發(fā)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
|
||||||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會員中心 | 取回密碼 | 友情鏈接 | 用戶留言 | 管理登錄 | ||||
|